不要讓自己的年齡限制住你的所做所為——ft.運動傷害防護員 陳孟岑

當年選系的動機及過程以及選擇國體運動保健學系契機

因為從小喜歡運動的關係,時常跟著爸爸看各種體育賽事,在高三選擇系所前誤打誤撞知道了有防護員這個職業。不過因為家人反對不能成為運動員,所以就想成為能夠幫助他們的人,也就是在這個場域工作。在知道防護員這個職業後,我透過網路上很多的相關資料,發現業界有很多前輩幾乎都是從國體畢業的,也認為體制及資源相對完善、健全,所以努力拚指考後最終如願進入國體就讀。

實際進去念運動保健學系後是否與想像中不同

圖片來源:國立體大籃球隊粉專

除了很不適應又濕又冷的林口外,其實對於校園環境又或是系上所學並沒有很大的排斥,而系上所學簡單能分類成學科以及術科,雖然學科是最基礎的,但學科考試對我來說比較有挑戰性,至於術科及評估邏輯還有實務經驗的應用我反而覺得相對得心應手。

令我最喜歡以及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實習了吧,在大三上時會需要輪流到學校各個項目當中觀察其各自的特質、運動員的需求以及專項表現等。而我在大三下時選擇了籃球並且待了一年。雖然真的很累,但也是讓我快速提升專業能力以及認識最多人的地方。

在大學中是否有選修外系的課程並且是特別有印象或是認為相當有幫助的?

除了滿滿不同系的術科課能接觸各式各樣的項目外;最印象深刻的認為是競技系的運動心理課程,有別於本科系理論類為主的內容,它有比較多實物探討及操作,而授課教授為中職史上首位運動心理諮詢師,在他之後台灣才漸漸重視專項選手運動心理的部分,課程內容主要是學習個體的心理如何影響生理表現,以及了解參與運動是如何影響個體的心理歷程。老師也時常跟我們分享她過去的經驗,對我而言啟發很多,實際運用在選手身上也有顯著效益。

過去參與過什麼實習或賽事?在這當中學到了什麼?

過去我曾擔任過國體男籃、中華女籃東奧3×3培訓、世大運潛培的防護生,也有許多參與賽事協助大會防護的經驗,舉凡全運會、全民運、全大運、全中運、各種國小、國高中聯賽,甚至是國際馬拉松的賽後按摩處置等等,在每種場域裡角色定義的感覺都不同,有時像保母,時而也覺得自己像教練或老師。在這些經驗中能夠有機會跟頂尖優秀選手的相處,總能得到很多能量並讓自己多思考以及激勵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更感謝之中遇到的師長前輩教練們,在我的成長之路也是給我滿滿的提攜及支持,讓我從中獲得更多的能量。

運動防護員應該要具有什麼人格特質/能力/技能?

真的十分仰賴我們的臨機應變能力以及洞察力,快速評估運動員的傷勢嚴重程度或需求並且為他貼紮、運動治療做適當的協助。而運動員的傷勢不盡相同,更需要平時便好學習並查找相關文獻,若真的不清楚也要勇於發問,不管是詢問醫生、指導教授、學長姐,才能夠幫助自己更能夠立即判斷要如何處置及後續的訓練課表內容安排。

除此之外,團隊合作及溝通應對能力更為重要,防護員溝通的對象除了運動員本身外,有時候也會需要與教練團、體能教練溝通多面性的評估選手傷勢是否適合繼續上場拼搏,在實習時期這對我來說更是個挑戰。因為在還沒有畢業以及擁有證照的情況下,真的會需要仰賴多方查找相關資訊和統整自己所有的資料才能夠讓大家能夠信任你,也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不要讓自己的年齡限制住你的所做所為。」,把自己當作實習生對我們來說不一定是最有幫助的,雖然我們都曾經自我懷疑,認為自己是否有這個能耐在這麼棒的場域工作,但不要把自己當作大學生來看待並且侷限住自己對我們來說才能夠勇敢試錯,並從挫折中學習、成長,每件事都要拚盡全力做到完美。

圖片來源:國立體大籃球隊粉專

而有時候沒有學長姐帶領你時,更需要獨當一面,適應一個人打理著所有的事情。雖然這過程真的很累,尤其大三的課業相對繁重,課餘時間更需要到球場協助選手貼紮、復健和定期回診陪診等相關事宜,忙完後可能已經是晚上八、九點,回宿舍後還需要完成期中報告、查找文獻等,感覺那段時間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也真的有所提升。不過看著選手傷痛減少、自在快樂在場上的模樣,並且打著一週比一週減少且穩定的傷兵名單和回報,一切越來越順利且得心應手的時候,真的會覺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物理治療與運動防護員的差異

簡單來說,物理治療師會是透過國考考取資格而服務的對象較為一般大眾,也可以有治療行為及使用相關儀器,更有相關法規和公會保護;至於運動防護員的制度相對還沒有那麼完善,目前主要都是協助運動員和處理運動傷害較多。

需要考證照嗎?未來出路多嗎?

防護員需要修得相關課程學分及完成實習才能有資格考取教育部體育署主辦的資格檢定考——運動防護員執照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不過雖然這或許並不是必要,其中更仰賴你服務的單位是否信任你。而運動保健學系畢業後的出路真的很多,其實不太需要擔心找不到工作。像是本科系的運動防護、體能訓練、傳統整復等,而選擇轉換跑道,到其他領域嘗試運動行銷、運動管理的人也不佔少數。

現在防護員的市場已經飽和了嗎?

雖然可能在我們較常看到的職業聯盟運動中相對飽和,但目前整個防護員的產業應該還不算飽和。不過如果將範圍放寬,整體的流動率也是蠻高的,甚至基層也很缺人,這份工作真的就是看個人有沒有熱忱以及願不願意做和改變。

畢業前對於工作的想像為何?

當時其實自己也還在摸索自己是要成為全職防護員又或是到更高的殿堂嘗試,也想當然在畢業前對於未來會感到很迷茫焦慮,尤其是剛好碰上疫情,很多賽事、培訓都取消了,也連帶影響到工作機會減少。當時身邊不乏有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就讀研究所的家人、朋友,不過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先累積實務經驗以及考取防護員證照,所以後來選擇先到工作相對彈性,能夠讓我在工作的同時也有心力準備防護員的考試,其餘時間也能支援各項賽事。

未來規劃為何?

會希望自己能夠先考取EMT2(中級救護技術員)證照,因為如果取得了這個執照便可以協助民間救護或消防義工等工作。過去自己其實便會定期捐血、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等,會希望能夠趁自己有能力的時候,盡己所能幫助別人。同時因為自己興趣的關係,也會想要把韓文學好,而本身職涯的部分,就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機會能夠去挑戰,又或是精進自己的英文能力,在未來能到美國繼續攻讀AT(Athletic trainer)。

想給學弟妹們的建議

選系前真的要做好功課,不管是想要就讀哪個科系我認為都一樣,科技發達的時代建議大家可以在網路上先到自己感興趣的科系網站中看課程大綱以及觀看學長姐們的分享,因為其實在大學時也不乏有遇到一些後悔進來運動保健學系的同學,可能是認為所學跟當初想像的不同又或是課業上相對難應付,如果有機會能夠與就讀過該科系的學長姐聊聊深入了解該科系所學、未來出路等內容我覺得會很棒,但也不局限在單一系所,更應該要多方嘗試,有興趣有機會的都去爭取看看,不要害怕,勇於挑戰。

而在即將出社會時也可以檢視自己在大學的所做所學,看著自己過去接觸過的所有個案,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然後最重要的是,和學長姐們閒聊取經,理解業界中的運作方式待遇和工作內容,去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涯選擇。

Klook.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